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泰顺县木偶戏文化   
泰顺木偶戏曲简介——永昆调
  2013-05-14 08:49:00

             出自泰顺县文史资料第四辑《泰顺木偶戏》,泰顺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泰顺木偶戏早年唱昆曲。主要是永嘉昆曲,如:秋江赶船,吃糠等。它的特点是:在咬字发音方面依照中州韵,而语言的四声清浊上又带有温州方言的固有声调。即用温州话的语言调值来表述中州或吴语的“咬字”,形成一种风格独特的戏剧语言。

“方言”的情况又有所不同。按照特定角色的身份和要求,可分为“官话”与“土话”。所谓“官话”本该是一种绝对纯正的苏州方言,但泰顺木偶艺人文化水平低所学的“官话”既是“苏白”又是“京白”,还带有泰顺本地腔,难免南腔北调,如《秋江赶月》、《浪子踢球》中的艄公,浪子的说唱都是变味的“苏白”。

 至于王乞佬讲的全是泰顺“土话”。泰顺“土话”派别种类又很多,有莒江话(近似瑞安话),有三魁话(是本县地道土话,属闽方言闽东话系统),还有彭溪话,俗称平阳话。正是这种“土话”口白才使得木偶戏此较自由,只要宫调相合,可以自由选用不受限制,植根于广大的泰顺农村。

 泰顺艺人唱的昆剧在曲牌的运用上比较自由尤其一些南北合套和犯调的使用上更是灵活多变,甚至可以超越原有曲牌的基本腔调。

 从整个南曲体系来看,曲牌大都同牌同调,每一曲牌的基本腔格也大致相同。在木偶戏表演过程中,也常常同和调、乱弹混用。它不受传统的宫调联套规律的限制,不时会出现中间

转调,一场戏的套曲可以不局限在同一个宫调,不仅如此,甚至同一支曲牌在2人对唱时,也会突然中间转换成另一个宫调。因此音乐上呈现出极大的丰富性和灵活性,具有原始质朴的自然风味。

 泰顺木偶戏打击乐器保留永昆的特色,一套民问锣鼓由多个曲牌组成轻重缓急的节奏,间以唢呐为主的音乐,多在喜庆丰收或迎神赛会时演奏,气氛十分热烈,为气氛增色不少。如《秋江赶船》一场,小船常载着陈妙在汹涌的浪涛间追赶潘必正,艄公唱一曲(拉勇阵)曲文内容是与剧情无关的楚汉相争故事,就在这支(拉勇阵)巾,却融入了“十锦头通”的民间锣鼓,以打击乐的轻重疾徐及各种乐器的不同性能柬表现水面行舟、集风声、水声、浪涛声和船桨的乃声于堂,大大加强丁舞台气氛,丰富了音乐形象。

但是由于昆剧难学难唱,解放后泰顺木偶老艺人中会唱的已不多了。

注:本文参考《温州文史资料》第辑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