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木偶戏又名鬼仔戏,在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今我仍清晰记得小时候看木偶戏的种种情景。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人的文化生活主要是欣赏木偶戏和看电影两大项。其中,看木偶戏是我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最主要的文化生活。古人常用“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来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几十年前的木偶戏,演出师傅那演技、那唱功,对我一生的深刻影响至今难以忘怀,真是余音绕梁数十年不绝。其中,电白羊角的刘师傅所演的木偶戏,令我终生难忘。
那时候,演出木偶戏的费用,全部由生产队集体支出。每当有演出的晚上,我们赶忙帮父母弄熟芋头饭并早早吃饱,就匆匆赶到戏台,把长凳摆放在戏台前排,以占个好位置看戏。刘师傅所演出的木偶戏,给我的印象是:思想内涵丰富,情节动人,他驾驭语言能力很强,语言幽默诙谐,屡屡让人捧腹大笑,他念戏文的熟练程度,令我吃惊。在演出之前,我们几个小朋友好奇,总靠近刘师傅的戏台,有个别调皮捣蛋的还动手摆弄他的木偶或者敲打他的锣鼓,他一一询问并记住我们几个小孩的名字,然后他用我们的名字,编成一段子作为开台戏,让全场人捧腹。在本村连续演出三到五个晚上后,刘师傅又转移到附近的村庄去,我们往往又奔到邻村,在邻村继续欣赏那百看不厌的木偶戏。那赶场子看戏的兴趣和劲头不知道是从何而来。
我欣赏过的刘师傅所演出的木偶戏至少有几十出,几十年已经过去,很多戏的具体内容已经记不清了,但是刘师傅的演出风格、他的演技、他超群的记忆力、语言的感染力使我印象深刻。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又见到了刘师傅,他虽已年近八十,但还是神采奕奕。说起他演过的木偶戏,他谈笑风生,还是劲头十足的样子。如果还有机会再看刘师傅演出的木偶戏,我想,我已不再是几十年前那样的欣赏水平了,我会凭研究的角度和兴头来看他的木偶戏,他的独特风格更加耐人寻味。
|